他们相信人世间的苦难是有定数的,
自己多吃一点,他人就能少吃一点。
(资料图)
在国内,佛教寺庙越来越商业化,
已经算是社会共识,让人见怪不不怪了。
可总还有一些寺庙,
仍坚守清规戒律,不设功德箱,
不搞旅游,不做买卖经营。
△漳州灵通岩
辽宁海城的 大悲寺 ,
便是这样一座“出淤泥而不染”的寺庙。
这里的所有僧人,依照戒律
终身不摸钱不储蓄,
日中一食,过午不食,
每天睡4个小时。
寺庙也不对游客开放;
更不接受香客赠礼,为防止香客放钱,
各处都立着 禁止放钱 的牌子。
他们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叹,
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
大悲寺里的僧众,更是被大家称为:
中国当代最后的苦行僧。
为什么说,
他们是中国最后苦行僧?
每年过了八月十五,
僧众们便会在大师傅的带领下,
行脚修行半个月,途中托钵乞食,不乞金钱。
他们从辽宁出发,
走过北京、天津、河北、
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市,
行程6000余公里,
用双脚丈量着中国的土地,已有近30年。
行脚,是一种修行。
僧众们出行,
仅是用一个大包背上必备的行李,
穿着普通的鞋子。
因为走得太远,鞋子常被磨破,
脚也经常被磨出水泡,
僧人们从不叫苦,
他们把这当做对意志的磨炼。
刮风下雨,都挡不住
僧众们前行的脚步;
路人围观也不能分散其注意力。
途中遇到积水泥泞,
他们也不会绕过,
或为此改变步速和步频,
仍低头走完该走的路。
路上遇到被弃
或被车碾死的的动物尸体,
僧众们会用就近掩埋,
以息其怨气,长养慈悲;
雨后蚯蚓跑到路上,
僧人亦会细心捡起放回草丛,
已显众生平等;
路遇信徒顶礼,法师随缘开示,
所有经像法宝均免费结缘流通。
无论天晴下雨,
僧人们沿途不住旅馆、不住人家,
不住寺院, 只能在桥洞下、
树下或者露天过夜,
遵守头陀戒,僧人但坐不卧。
有人觉得艰苦,
会邀请他们去自己家中居住,
但僧众们都会拒绝,
因为行脚僧是不能去非自然的地方居住的。
众人都以为他们苦,都想帮帮他们,
哪知道他们是在渡众生。
有信仰的人,怎么可能会苦,
这些所谓的苦,对他们而言都是历练,
能帮助他们内心的成长和皮肉的锻炼罢了。
乞食,亦是一种修行。
行脚僧人也是人,
沿途需要吃饭喝水,
他们不能自行生火做饭,
只能通过 沿途乞食 的方式填饱肚子。
乞食并非乞讨,
是僧人规定的谋生手段,
最早的僧人乞食有两个意义:
一是可以不浪费宝贵的修行时间;
二是给众生种福报,
僧人主动上门,
居士便不必去寺庙布施,
僧人也会给居士送上诚挚的祝福,
并宣扬佛法。
对于乞食,
大悲寺有着严格的规定:
乞食只能从早上九点开始,
中午之前必须食用完毕,
过午不食,一日只吃一顿饭。
若是错过午斋的时间,
就不能再接受供养的食物,
一众僧人就只能饿肚子。
法师带队众人进村,
托钵乞食,只乞素食,
不乞金钱,乞食不成,
另换一家 ,只乞七户, 不计多少。
乞食归来,
所有僧人将乞到的食物倒出,
交给布施者分配。
正式过斋(吃饭)前,
僧人们依次而坐,唱“供养文”,
反省一天的修行是否对得起这一顿饮食。
过斋后,离开乞食地,
僧人们会找一僻静处进行短暂休息。
僧人们席地而坐,有的会拿出经书观看,
有的用针挑破脚上磨出的的水泡,
为下午行程做好准备...
师父会为弟子补衣服,
僧人的衣服破了又补,
补了又破,补丁太多成了“百衲衣”。
在乞食的过程中,
有些信众会拿出金钱供养,
都会被一一拒绝。
无论金钱是多是少,
无论供养人是贫是富,
僧人们都会一视同仁。
真正的供养,原来与金钱无关。
大悲寺的苦行僧们,在用自己的行为,
践行着最纯粹的信仰,
保留着关于和尚这个称谓一片干净的自留地。
大悲寺的僧人,
都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
在出家之前,有的是记者,
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工程师...
有人问,如此折磨的修行,
师父们为何始终坚持?
师父们笑而不语,因为他们相信,
世间苦难的总量是不变的,
而他们承受的越多,
世人承受的苦难就会变少。
X 关闭
-
鱼的简笔画图片大全儿童_鱼的简笔画图片 微动态
2023-04-08
-
全球看热讯:热搜!科学家最新发现:适度的低温能延长寿命
2023-04-08
-
西亚卡姆:猛龙的总冠军最没有含金量,勇士当时受伤的人太多了
2023-04-08
-
环球新消息丨个税汇算进行时 重庆三类特定人群享优先退税
2023-04-08
-
北影节科技单元展映活动启动|全球微资讯
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