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央广网南京6月9日消息(记者王锡斐)去年,我们关注了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泥桥村的农田耕地质量提升情况,眼下正值麦收季节,500亩示范田里一片金黄,风吹麦浪美如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专家们正在实地测产。
示范田一片金黄(央广网发 刘剑忠 摄)
马鞍街道位于南京北部,苏皖交界处,该区域土壤属于黄棕壤,质地黏重,有机质含量低,肥力整体偏低。眼前的500亩土地是在南京市财政局和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和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共同联合种植大户开展的耕地质量提升“四新”技术展示区,2021年开始进行耕地改善。500亩的土地围绕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应用工程、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开始了培育肥沃耕作层、养分均衡健康土壤的尝试。
“最高为14号地块,产量为每亩490公斤!”随着测产员的报告音落,今年示范田的产量新鲜出炉。测产地块共19块,接近60亩,总产量25907.97公斤,平均产量430公斤/亩,较改善前的280公斤/亩增产53.6%。
种植大户殷宏宝告诉记者:“麦子今年的产量挺好,要等烘干完毕以后,才能最终知道麦子的价格,现在南京地区除补贴以外,一亩地大概在300块钱的收入。”殷宏宝共有4200亩土地,其中1500亩种植小麦,目前还有800亩左右没收,现在有7台收割机在田里面收割作业,预计到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完成全部收割。
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殷宏宝的500亩示范区耕地地力整体提升0.6个等级以上,实现了粮食增产、地力提升和绿色发展的多目标协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罗佳介绍,“我们在这边主要展示了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快速提升和耕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养分高效管理技术、农田生态保护4R技术及人工+智能耕地质量监测技术,然后有一些新产品、新技能、新模式的运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将这个地方的耕地质量等级提升一个等级左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以往秸秆还田对土壤、作物和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培育耕层肥沃、养分均衡和生物活性高的健康土壤,为南方中低产田改良和产能提升提供了良好范式。
上一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省反诈中心联合发布涉高考诈骗重要提醒_当前快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 1、天天观热点:【夏收现场】 知识落“地”助丰收 耕地质量提升示范田小麦增产53.6%
-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省反诈中心联合发布涉高考诈骗重要提醒_当前快讯
- 3、每日速递:fillet steak_fillet
- 4、橡胶走势解析
- 5、脚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男性(脚麻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全球热闻
- 6、义马京东代运营_提升电商业绩的有效方法 世界滚动
- 7、姓氏笔画排序规则(按照姓氏笔画排序怎么排)-每日视讯
- 8、非法集资罪最多可以判多久?
- 9、环球热点!直击2023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丨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正山:信息壁垒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障碍
- 10、每日聚焦:我驻英使馆驳斥苏纳克涉华错误言论:不要鹦鹉学舌
-
RK3588开发板(armsom-w3)之PWM实操|当前报道
2023-06-10
-
淮安多措并举做好“三夏”服务工作 环球百事通
2023-06-10
-
华南等地暴雨如注 长江中下游高温增多闷热加剧
2023-06-10
-
科普图解 | 筑牢生态屏障!一图看懂我国防沙治沙新成就
2023-06-10
-
百万UP主人设崩塌背后:精致生活博主的转型困境
2023-06-10